低松装密度雾化铜粉生产

2019-09-02

作者采用水雾化经氧化、还原等后续处理工艺研制生产了低松装密度雾化铜粉。本文主要介绍其生产工艺及应用结果。

铜粉粒径对3D打印成形和烧结成形性能的影响

2019-08-22

研究了不同粒径Cu粉末对打印成形和烧结成形性能的影响,从浆料稳定性、烧结效果和成形质量3个方面对不同粒径的效果进行评测。利用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微观组织及元素含量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样品烧结中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μm铜粉受内在范德华力的影响更容易发生团聚,导致浆料堆积从而影响打印成形;1μm粉末在烧结后最为致密、整体收缩率最低,成形效果较好。

利用PCB边角料/废细漆包线生产精细铜粉

2019-07-31

针对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s,PCB)边角料和废细漆包线在循环利用过程中污染大、回收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热解熔析氢脆法回收和利用电子废弃物生产精细铜粉方法。该方法将热解、熔析和氢脆等工艺有机结合,通过热解分离废弃物中的有机质,熔析去除金属杂质,利用热解生产的氢使铜产生氢脆,最后通过破碎和球磨得到精细铜粉。与现有处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工艺简捷、完全回收、节能环保、效益巨大等优点。解决了PCB边角料和废细漆包线的循环利用问题,并为铜材增加巨大的附加值。基于该方法建立的系统已在中国安徽生产出10μm的高纯度精细铜粉,且系统的所有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

铜合金粉生产工艺的应用与发展

2019-07-19

介绍了国内铜及铜合金粉末的主要生产工艺,重点分析了行业发展趋势的雾化法制备铜粉的工艺过程,介绍了我国铜合金粉的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过程,针对我国铜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中国铜及铜合金粉末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电解液循环方式对电解能耗及铜粉性能的影响

2019-07-11

利用具有平行流进液装置的新型电解槽,在电解液总流量为18L/min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进液模式制备电解铜粉,研究电解液进液方式对槽电压、电流效率、电解能耗和铜粉性能的影响,对电解法制备铜粉的节能降耗进行探索。结果表明,采用传统进液方式时能耗为3.01×106kJ/t,电流效率为94.42%,铜粉粒度为3.47μm,粒度分布集中;采用传统进液协同阴极双侧平行进液的方式能有效地降低电解过程的槽电压和电解能耗,并且随双侧平行进液流量增大,电流效率增加,能耗下降,但铜粉粒度增大。当双侧平行进液的喷液口流量为6L/min时较合适,电解能耗较低,为2.55×106kJ/t,铜粉的平均粒度为4.65μm,95

超细铜粉制备及其表面抗氧化改性研究

2019-07-03

为了提高微细铜粉的抗空气氧化性能,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超细铜粉,使用超声分散实现铜粉表面均匀包覆一层有机物,研究不同抗氧化剂表面改性工艺对铜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天平称重对包覆效果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球形超细铜粉分散在无水乙醇介质中,推荐较好的纳米铜粉表面工艺为:30%苯并三氮唑(BTA)/30%柠檬酸(CA)复合表面活性剂包覆铜粉,超声20min可有效阻碍铜粉在空气中的氧化。

Cu粉类型对铜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2019-07-01

分别以电解Cu粉、气雾化Cu粉、水雾化Cu粉等纯Cu粉,锡青Cu粉、黄Cu粉、白Cu粉等合金Cu粉为基体,通过粉末冶金热压烧结的方式,制备了铜基摩擦材料。结果表明,以纯Cu粉为基体的摩擦材料综合性能比要优于合金Cu粉为基体的,其中以电解Cu粉制备的试样在6组试样中,密度最大,为5.46g/cm3,孔隙率最小,为18.14%,硬度(HbW)最高,为23.20;采用雾化Cu粉制备的试样,由于其球形颗粒形状的原因,增加了粉体的表面能和界面能,起到了稳定摩擦、增大摩擦因数的作用,其摩擦因数最大,为0.33;而以合金Cu粉制备的试样,由于基体材料的形状结构不规则,导致材料的结合能力和流动性降低,摩擦后材

雾化铜粉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9-06-10

本文概述了雾化法制备铜粉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雾化法制备铜粉各工序的基本原理,探讨了雾化介质、氧化还原、还原、雾化方式、熔炼、破碎球磨等工序的技术特点,提出了更加合理的低松装密度雾化铜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李尚勇任金川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

2019-05-28

5月25日,金川集团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任命李尚勇为金川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的决定。

铜粉对铜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2019-05-07

分别以电解铜粉、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粉和铁钻铜预合金化铜粉为基体,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铜基摩擦材料,研究了铜粉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物弥散相和合金元素的布在,影响摩擦膜的成分、厚度和硬度,进而影响摩擦系数。在铜基体中弥散分布的氧化铝陶瓷粒子起稳定摩擦过程、增大摩擦系数的作用,使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摩擦系数稳定性;但是,脱落的硬质磨粒使材料的磨损量较大。铁钴复合强化的材料摩擦后没有明显的机械复合形变层,而形成了稳定的氧化膜,摩擦过程始终发生在对偶件与表面氧化膜之间,因此材料的磨耗量低而稳定。